2019年1月28日 星期一

2018年末-2019年初的啟示

前幾天作夢

2019.01.26 清晨時間 3:16AM

夢到自己到教會處理完事情之後,跟著四個姊妹(不知道是誰)一起推開後門,坐上刺激的雲霄飛車,覺得滿可怕的,有點忘記一開始坐的時候到底是要衝到哪邊去,不過再衝破兩道門之後,開始沒有該出現的鐵軌,讓我們整個列車開始往下墜落,因為重力加速度的關係,所以雲霄飛車下降的很快,在這段時間當中覺得更可怕,不知道要掉到哪邊去,也不知道甚麼時間點結束,一開始閉著眼睛,很害怕看到甚麼,但後來聽到後方姊妹傳來的驚呼聲,發現身邊圍繞著如同聖靈一般美麗又炫麗的物體(但還是不知道是甚麼,只是覺得很美),最後列車下降的速度又變更快,好像是有人在後方用力的推一把,又或是下方有人在用力要把我們拉過去的感覺,最後衝破一道光芒,發現原來R就在那邊,後來自己也半夢半醒一般的睜開眼睛,似乎看到真的有R在自己的房間跟眼前,看了一下時間,發現是3:16,覺得更加奇妙。

禱告後得到的體會有幾個:
1.感覺是聖靈或神為自己開了一條新的門,可能是通往靈界的,也可能是屬肉上某一種新的事情會發生
2.神透過R的形象來告訴自己要趕緊起床禱告了
3.要趕緊去做,並且意識著聖三位跟主就在身邊因此要好好地行動

雖然不確定到底之後會不會發生相關的事情,不過感覺是特別有旨意的夢,感謝 神😊

順便記錄從去年年底作夢以及前陣子所看到奇妙的事情/景象

回歸到大概是去年十月/十一月的時候,當時因為剛加入金剛的練習,所以有感覺到參加中央藝術團的人真的很不一樣,而且所付出的經歷並不是我們一般人可以想像的,特別是非北區的會員,有的資源特別少,因此都會花上時間跟金錢每個周末跑到北部教會來練習,這樣的精神真的很令人敬佩。但也因為這樣子自己開始思考是否真的合適走上參加中央團這樣路,可以再度拾起過去放棄在打擊、音樂上的興趣覺得真的滿感動的,其實能夠在樂團一起進行服侍自己真的唯有感謝,若今天不是R的關係,我想我這輩子大概會卡在大學時期所發生的事情很久,也無法透過自己的力量走出來,或是再接觸任何有關練管樂團的活動。不過那陣子加入金剛的練習,透過用見習生的方式一起參加每周日下午兩個小時多的課程,真的深深感覺到大家是多麼認真的在上面,不過自己是否真的要持續的投入,反而讓我開始思考。
有一天晚上,夢見R來到台灣只到幾個指導者、新生見面,是一個非常私密的聚會,地點辦在一個很漂亮的庭院花園中(有點類似下圖這種),不過空間更大,旁邊的花叢也是更加漂亮,可以襯托出聖靈就在一旁的感覺。宛修跟我站在一旁看老師跟每個人單獨的對話,活動看似要結束了,心裡覺得非常可惜,難得R來到現場,距離我如此近,但沒辦法說上一句話,就在這個時候,宛修拉著我排到R面前,只見老師看一看我,便說:「這不是前幾個月有來到月明洞的嗎?我還記得你唷!」聽到這句話的時候內心覺得非常感動,我們的會員這麼多,但是老師都能夠記住我們每個人,甚至是我自己,後來我就醒了。
「庭院花園」的圖片搜尋結果
在這個夢境當中,自己得到的體會是,聖靈透過R的形象來告訴自己還記得自己,也同時希望自己不要遇到挫折就想放棄,聖三位跟主都在我們身邊,總是要對話吧!
因為那陣子一直為了希望自己在金剛的練習可以更加投入、更努力,也同時希望這些所付出的都可以讓心愛的人所喜悅,如此地來禱告,也許聖靈透過這個夢也是告訴自己,真的就在身邊 :)
我想這是2018年當中除了去到WMD現場,看到老師本人後最令我印象深刻的事情了。


除此之外,在2019年的1月份也有發生一件令我印象深刻的事,不過這次就夢到了,而是真的實體的看見,
還記得那週的主題是:「解開並好好管理吧!」
我在需要補班的周六下午時間,由於實在坐不了在辦公室中,想說出去透透氣,順便去拿個交給影印店的文件,就在我走到影印店門口時,看見從國北教的側門人行道上,有一隻很大且帶有項圈的拉布拉多,其中一隻腳瘸了,但牠仍然努力的走,我原本在思考是不是應該帶他去獸醫院,但又想說也許主人就在附近,不過附近的人不多,而且幾乎也都是路人,後來想說如果拿完文件他還在的話,就帶牠去吧!結果出來的時候這條狗就不見了;而令人覺得更奇妙的是,後來因為晚上樂團要練習,所以我下班後就奔向教會,把車子停在後門的機車格中,當時我在停車拿東西時,看到旁邊有一位看起來精神異常的婦人,她因為雙腿瘸了,所以用膝蓋很緩慢的在走路,感覺很像殭屍,其實我在旁邊有一直注意到她,不過因為實在太害怕的關係,我以為他可能是阿飄,非人,所以一直心理想說可以趕快拿一拿就離開了,而且也有看到少數幾個經過的路人也有注意到她,不過後來因為我動作實在太慢,所以最後現場幾乎只剩下我,很清楚的看到這位婦人的神智是非常有問題的,之後就趕緊進大樓坐電梯去了。

2016年9月11日 星期日

寫不下去了 

  寫些甚麼是最花時間的,不是不想動筆,只是腦袋有許多的思緒還沒整理好,一邊想聊聊A,一邊想討論B,甚至在講的同時腦袋又晃著C的想法,真是的,我想我最大的問題即是老爸上回所說的,像流彈一樣,喜歡亂放射,沒有目的地。
  
  為了整理自己的思緒,總是花了一些應該要拿來好好做正事的時間來思考,希望能藉由這樣的“ 反思”釐清楚自己的思考路線、邏輯、思緒…。不過到底有沒有效,好像每次總在太認真思考過,重回過神來就是睡著又醒來了。
 
  原來上次發文的時間是去年的暑假,擔心回到台北之後不適應、研究所的壓力、距離的問題,不過這些問題在經過一年的歷練之後,才發現根本不是甚麼煩惱,是自己擔心過度。
  
  研究所的同學們因為老師派系間的問題研究,所以大家都很懂得自保,也互相體諒,因此感情比預期中的還要緊密,甚至還會不定期的約聚餐、出遊,搞得好像還是大學生的時代。不過跟一些同學相處的時候,的確發現自己身上的問題,像是跟對於讀書與生活態度都十分認真的人,就備感壓力,甚至還會不知道要說甚麼比較好,感覺他們的生活都已經是計畫好的,每一步該怎麼走,每個明天該做甚麼事情都已經預料好,對於自己想要的生活很明確,也懂得付出心力去經營,這點真的是讓人十分佩服,我只能在心中讚嘆這樣的人,我想也許不是做不到,只是好像這不是我要的生活,所以跟這些同學相處的時候總是帶著敬畏的心,也因此很難跟他們有太多深入的互動。
  不過跟著有工作的同學,也是有點壓力,特別是當對方已經有穩定收入又能維持課業的狀態,深深覺得自己似乎有很多的不應該,不過都只是說說,真的要自己改,也是力不從心。
  
  記得上學期末結束前,一部分的我們開始憂慮著畢業之後的去向,雖然連能不能準時畢業都無法肯定,但首要憂慮的確還是未來要先工作?還是先繼續進修?交情算是不錯的容任,向我提出了到美國打工度假三個月的邀約,雖然在學期末結束前曾有口頭答應可以一起去,不過到了九月當她在詢問意願時,我卻退縮了,這是為什麼呢?
  思考了一番,打工度假的確是我向來嚮往在臉書打卡的朋友,到國外的一項體驗方式,不過,我的人生中,最想要去的國家是紐西蘭,而非美國,再者是,打工度假對現在沒有穩定收入的我而言,真的是個適合的選項嗎?就對自己的了解,我想心中還是希望自己能先到社會打滾一番,看看自己到底有多少能耐,有了穩定的收入與積蓄之後,才能好好安心到國外,念碩士班其實已經花了爸媽的錢許多,何況我們家中三個都快要一起到大學階段了,可能負擔會越來越重,它們也應該到養老的年紀了。如果可以的話,還是希望自己能夠憑藉自己的能力到國外進修,因此近期也開始聯絡起國內各大代辦語言中心,了解到紐西蘭就讀語言學校的價錢,如果以目前所知的CIEE而言,三個月的時間,包含機場接送、住宿、課程、保險等,大概全部要三十萬左右,等於一個月燒掉十萬....希望未來的我能夠多多加油。

  今年的五月一直到現在,拖著詠能老師跟展立老師的福,我跟聖硯一起執行了近年來很夯的科技導覽計畫,主要的場館設在國立中正紀念堂,也因為計畫的關係,整個暑假大概有1/3的時間都在這個場域中度過,藉由長時間的觀察也了解不少一般人所不知道的事情,像是中正紀念堂其實除了蔣中正的文物可看以外,其實平常也有很多元的學習課程可以參與、中正紀念堂的wifi是有時間限制的,而且要申請、其實很多國內人根本都不知道蔣中正文物展視室的存在(我在一開始的時候也不知道),以及是展視室,不是展示室...等,雖然滿辛苦的,中間有發生很多意外,有好有壞,但都讓人收穫良多,也就著這項計畫,從十月開始跟著一樣的搭檔,場域換成在士林的科學博物館,因為這項新計畫的產生,本來一直很擔心如果只用中正紀念堂的數據當論文題目會不會沒有可探討之處,後來誤打誤撞的,希望能改成比較兩邊的體驗價值差異性,不知道如此一來會不會比較容易可當題目做。總而言之,希望十二月底前可以初步口試結束。

      對於明年的計畫,除了畢業以外,希望能夠像今年暑假一樣,到一個國家遊玩十天,以及希望明年能順利交到男朋友(不知道為什麼覺得今年已經不可能了)。其實說起來這趟旅行也是很衝動的決定,原本是希望暑假能夠跟著博物館學會到國外一起去參訪,但由於花費太高,加上我擔心自己英文不夠好根本聽不懂,以及原本要跟我一起去的佳琪最後決定要自己到英國玩一個月,所以取消,好的,這是第一個錯失。而第二個錯失是,後來輾轉聽到師大那邊的歐文所屬價要去英國伯明罕學院跟MIKE上課,原本想一起跟,不過去尋問了之後才發現其實那是特別要開給歐文所的同學上的,而且是他們有學分的課,後來也覺得這樣突然的加入似乎會有格格不入的狀況產生,因此也搭消念頭。最後一個錯失,就在這幾趟歐洲之旅都被取消之後,原本心灰意滅的我,想說可以揪班上同學一起到日本玩,不過問到最後發現大家想一起去的意願性其實都不高,只好打死念頭,心一狠,滑鼠點下去,機票就訂好了,過了中間非常忙碌的三個月,最後我還是平安的坐上飛機去了人生第一次的京都,原來,日本比我想像中的不可怕。(日本遊記等下篇文章再細說吧)。所以,希望這輩子一直都還有機會去日本的各個地方,日本最高~

  我感覺我自己真的是個很自私的人,尤其在跟他人相處上,有的時候我也會想,是不是因為怕對朋友們太過自私,所以我都盡量選擇少出門呢?(不過又有其實我很懶惰邀約他人之說)
  自私的狀況會出現在甚麼時間點呢?我只顧慮到自己的感受。說到這裡,讓我想到今天看到的一本書,叫做變態心理學還是甚麼的,一開始會發現也只是書封上引用的文字內容還滿吸引人的,主要是在講作者好像人生都還滿幸福快樂的,不過活的越久他才發現其實自己在與人相處上其實是充滿衝突與奇怪的,早期的他並不自覺問題在哪,直到晚年寫這本書,回過頭來反思人生的每段故事,才發覺其實自己在對於事件發生時所表露的情感是不同於周遭人的。
  一直以為自己算是個良善的人,絕不做殺人販毒等罪大惡極之事,不過,這個暑假不知道為什麼,特別在人際關係的處理上,有種回到兩年前與管樂社的朋友們吵架時的狀況一樣,覺得自己好像做甚麼都錯,很容易不小心說錯話。不知道從甚麼時間開始,我變得很不會看人臉色說話,只說自己想說的、只做自己想做的,為什麼不行呢?我心裡會在當他人反應出不開心的表情時提出這個疑問,其實並不是我故意要這樣說、這樣做,只是我不懂,為什麼我不能明白的告訴你我心裡的感受,一定要回答出能讓你開心的話,只說讓人會開心的話,不會太過諂媚嗎?不會太假惺惺嗎?重點是,為什麼表現出自己最真實的樣子,就會讓人討厭呢?
 

2015年7月29日 星期三

夏天●愁

 2015.夏
  回來這個悶熱的城市,人潮擁擠,生活機能便利,看得見藍天白雲卻不見夜晚的星空閃爍的城市,說起來似乎有點憂傷,但心裡的感受是最真實的,往後的日子還久,只期盼這討厭的的感受能夠減少一些。

  台北,我的出生地。

  不是大家常說的「天龍國」,只是在臨界的新北,回家,應該是好事情,但似乎除了和家人的時光外,卻一點也開心不起來,這是怎麼著?
空氣、氛圍、天空、人與人之間的距離…
都好像跟以前不一樣了。

  還記得放榜當時得知自己要去花蓮了,而且只有我是在遙遠的東部,被一些朋友們笑著:「找個原住民帥哥、要去騎山豬了阿?…」諸如此類關於這塊土地的誤解玩笑,心情是九分不安一點期待。大一因為卓培生的緣故,曾經想家而在宿舍大哭的夜晚,心裡想著:「為什麼我就是沒辦法回家?」,當時對於花蓮,雖然沒有到討厭的程度,但卻有些失望,因為來到這裡,我以為會更自由,沒想到卻是困住自己了。大二的時候,因為系學會過於忙碌,也很少回台北,但生活卻是十分踏實,學習到更多的能力,即使辛苦,也甘之如飴。大三的時候,因為一些情緒與記憶,讓我開始對這片土地有了第一次的反感,但並不是我不愛這裡,只是想到這些人、那些事,更讓我自己想逃避,因此我花了很多時間來回台北與花蓮,只為了逃避,要躲開些甚麼當時連我自己也不清楚,只知道,要是不逃開,那些在心裡的不安會一直擴大到沒辦法承受的地步,現在想起來有點可笑,要是把那些車錢好好的存著,也許我可以坐飛機去上海了,但這就是我的青春,不斷的追與跑。大四,知道自己想要的道路大概是哪一條,因此我努力的踏著,也因此是真實需要著,所以依靠著東部幹線的便利,來回這段美麗的海岸線,每次坐著總是想著:「阿~這不知道是在大學生身分時還剩餘的第幾次?」,最後一次搭火車的時候,我可愛的同學帶著向日葵花束以及不捨的眼淚,因為我的提早離別,偷偷來到火車站送行,十分感動。

  花蓮,對我來說實在太多回憶了,酸甜苦辣各式都有,真的很喜歡這裡,不只因為人,花蓮的空氣與天空,都是十分能使人愛上的,難怪水珍老師在大一剛開學時,開主任有約讓我最有印象的一句話就是:「花蓮的土會黏人」,真的,有夠黏人,此時此刻想回去那片擁有清爽空氣、看不完的山林、熱到令人受不了的陽光以及即使是上下班的巔峰時刻也不會擠成向台北一樣的交通環境,有多麼想,大概是只要一踏出去家門口就想念那片土地吧!

  回來之後,研究所的老師找我一起做計劃,不知道這件事情到底是好是壞。新研究所聽說內部鬥爭很嚴重,所以有許多系上的同學都建議不要先選跟著哪位老師,以免自己走錯風向,但現在也已經來不及了,只能祈求一切平安。

   -

  距離,這件事情對我來說實在是太過於考驗。
不只是以往的人,現在的朋友也是,想一起見個面、吃個飯的機會也是十分難得,何況在需要坐飛機才能抵達的地方,除了實際的空間距離以外,心智上的距離也是個很大的難題,當我發現在,雙方所談論的話題已經不再是被理解的內容時,心裡默默的覺得十分難受,原本應該是舒適的沉默,卻讓我自己變得十分不自在。
我應該要表現的怎麼樣才是對的呢?又似乎沒有所謂的對錯,
想表現出自己的感覺,但無奈的沉默著,那些原本也許可以分享的話語,似乎也變得不是怎麼有趣,因此我選擇了沉默,但不管是說出來亦是沉默,都讓自己的緊繃感尚未消除,原來,這些日子,經歷了許多事,感覺還是沒有變。心還是會噗通、噗通地跳著,是喜歡嗎?我想這次是緊張吧,不知道應該說些甚麼,謝謝你的不強迫。
  無論是上海、英國、維也納都好,這些距離所帶著的不可預測性過高,雖然我並不喜歡一成不變的生活,但以現在的經濟能力來說,也沒辦法達成能夠讓我自由移動的條件。

  到底想要成為甚麼樣的人?做甚麼樣的工作呢?我也曾經問自己不下數十次,但目前總是沒有個明確的答案,或是讓自己更滿意的答案,想成為一個能夠一直在移動的人吧,我想,不是更換,而是所在的地點會隨時變動。我想要學會如何能夠放下一切的心態是很重要的事情,似乎也能讓自己變得更加堅強、更加理解想要的未來。

  在下一次的未知見面前,期許我能夠成為更超越你的人;在下一次的聚會前,期許我能夠成更讓自己滿意的人。